閒話留言板

黃豆發酵過程及營養成份

味噌 豆腐乳 納豆 豆豉 豆瓣醬

藏書亭 閒話留言板

Food    YH    Sep 14th, 2019 at 8:00 PM    8    0   


黃豆發酵

發酵與腐壞都是菌種作用的結果,差別就在於發酵過程中益菌獲勝。


味噌 Miso みそ

味噌的製法和台灣的調味料「豆瓣醬」或是俗稱「蔭鼓」的黑豆鼓頗為相似,都是經由某些細菌發酵過後製成的。製造味噌的原料有豆、米、麥等。將原料蒸熟後, 再透過黴菌、酵母菌發酵而製成,味噌為醱酵豆醬,是日本料理中的主要傳統配料。 傳統製法是把黃豆煮熟後攪捽搓揉,加入海鹽調味,搓勻後放入米麴或麥麴, 最後放入木桶內封存發酵,一兩年後味噌熟成,除去表面一層發霉的麵豉後,便可得到香濃的味噌。味噌可以依顏色和甜、鹹、濃、淡等不同的風味而衍出不同的特色, 分偏紅的「赤味噌」,與偏黃的「白味噌」。赤味噌發酵時間最久,味道較重且豆味濃郁,一般多用來調製蘸醬或涼拌。 白味噌熟成時間最短的白味噌呈現奶油色,味道溫和醇厚、鹽分低並帶有甜味,相當適合用於海鮮料理,台灣喝的豆腐味噌湯即是以此。 日本家庭通常都會備有兩種味噌,依照季節來調整配方比例,像是食慾較低的炎熱夏季,就可以加入重口味的紅味噌;春秋兩季以相同比例來均衡鹹味及甜味; 冬季則適合用較多的白味噌煮出甘甜風味。味噌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脂肪、醣類以及鐵、鈣、鎂、鋅等微量元素、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。味噌加熱過久, 會讓香味流失、只剩下鹹味,因此味噌通常應該在料理的收尾階段再加入。味噌富含大豆異黃酮,能預防更年期障礙與骨質疏鬆症。 而它所含的維生素E、大豆苷原(Daidzein)、皂素(Sapponin)還具有抗氧化的作用,有助防止老化。

豆腐乳 Fermented Tofu

豆腐乳是一種二次加工的豆製品。先將黃豆研磨成豆漿添加石膏,經過攪拌、固、壓製成硬豆腐,表面乾燥後,再二次加工。利用黴菌接種醃製、再浸鹽水、 加調味料熟成為豆腐乳。或者豆腐鹽漬後、混合黃豆麴發酵熟成。台灣客家人在炒質地較硬的蔬菜時,如「韭菜炒雞腸」就會加入黃豆米麴豆腐乳熅煮。 而「羊肉爐」店家也慣用豆腐乳為基底調製沾醬使用,我記憶中大都早餐用來佐清粥,作為調味品。阿基師介紹過"腐乳空心菜",之前嘗試煮過,味道真的不錯,推薦!


納豆 Nattō

納豆是用蒸過的黃豆,加上人工培養出的納豆菌(Bacillus subtilis natto)混合後,直接放在容器中發酵。當納豆表面長出白色黏稠物,拉出很長的絲狀物(聚麩胺酸), 發酵已經大功告成。納豆為具有腸胃道整健方面的益生菌(probiotics)食品,普通的黃豆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70%,而納豆的消化吸收率高達80~90%。 在四川人眼中,納豆算是豆豉的半成品。有麴的味噌製作時須維持低溫,納豆的發酵則需要較高的溫度。納豆含有胺基酸、礦物質、維生素、皂素、卵磷脂、異黃酮等多種營養成份。


豆豉 Douchi

古代稱豆豉為“幽菽”,也叫"蔭豉"(我媽都是用台語如此稱呼),按口味可分為鹹豆豉和淡豆豉,依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。大豆洗滌浸泡瀝乾, 蒸煮糊化澱粉,接種制麴酶化,發酵分解蛋白質,曝曬乾燥抑制酶,連續曝曬蒸煮三次,三曬即得成品豆豉。豆豉有著類似壺底醬油的濃烈醍醐味, 入口香醇帶有鮮鹹甘甜,讓菜餚更加獨特有韻味。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、礦物質、和維生素。常見菜餚有豆鼓鮮蚵、豆豉排骨、豆豉鱈魚等。


豆豉 Douchi
豆豉
豆瓣醬 Soybean Paste
豆瓣醬

豆瓣醬 Soybean Paste

香味濃郁、味道甘甜不膩的豆瓣醬,由蠶豆及黃豆接種特有麴菌製成,日曬發酵。蠶豆的澱粉量很高,所以當麴菌將蠶豆分解後,那高量的醣類可以帶來濃郁的甘醇。 黃豆蛋白質較多,菌絲所產生的酵素可分解蛋白質,釋放出胺基酸,經過熟成增添鮮味。澱粉分解成寡糖、雙醣、單醣,而蛋白質分解成胜肽(peptide)、胺基酸等。 不同的食材會產生不同的風味,蠶豆的甘韻,黃豆的提鮮,兩者加在一起更具豐富性。 胺基酸的分子最小,蛋白質最大。胜肽,又稱縮氨酸,是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, 介於胺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物質。


食物烹煮正確調味順序:糖、酒、鹽、醋、醬油、味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