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國家公園旅遊文化,必須適應跋涉山林田野,徒步健行兩三個鐘頭,也滿稀鬆平常。愛美怕黑的臺灣嬌嬌女,真的不建議。一但購買了國家公園年票後 ,總擺脫不了心中貪念,想更積極觀賞國家公園。
公園地質景觀特殊,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,約六千萬年前,較輕的北美洲板塊(North American Plate)撞擊往上覆蓋著太平洋板塊(Pacific Plate),推擠出海底沉積物,形成一排排縱向山脊, 後沿著加州西部邊緣平行褶皺延伸。海岸山脈由此成形。
在2300萬年前,當兩塊板持續碰撞,屬於太平洋板塊(Pacific Plate)的法拉龍(Farallon Plate)板塊,不斷向下壓擠磨擦,並且開始熔化。地表下的岩漿就從裂縫噴湧而出。經由火山運動產生了火山岩及陡峭的火山群。 火山運動停止後,太平洋板塊的東緣法拉龍(Farallon)板塊被壓迫隱沒在北美洲板塊的西緣下面。後方的太平洋板塊繼續推擠下,直到美國板塊的西緣這一小部分沿著應力線折斷,並跨疊接到太平洋板塊的東部邊緣上。
於是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帶(San Andreas Fault zone)形成,這地表裂縫從墨西哥灣延伸到舊金山以北的門多西諾(Mendocino)海岸共一千公里。尖峰火山群(Pinnacles volcanic field)就跨越兩個板塊於這斷層路徑上, 接著新的地殼板塊運動產生,它所在的太平洋板塊開始往西北移動離開,以每年一英吋的速度繼續滑動。當時尖峰火山群(Pinnacles volcanic field)的一半西半部,就殘存於現今國家公園內, 它已經遠離當初的位置有310公里,加上雨露風霜和熱的侵蝕,讓它的高度降到當初的1/3,剩餘另一半東半部則還留在原處的火山位在加州蘭開斯特(Lancaster)附近,稱做尼納奇結構(Neenach Formation)。 在1906年和1989年發生的舊金山大地震就是由此斷層引起的。
加州中部的卡里佐平原國家紀念區(Carrizo Plain National Monument),園區就有聖安德烈亞斯(San Andreas)斷層的見證。嚮往了解地球科學的人,不妨規劃拜訪一下。
在2013年前,這裡還是尖峰國家紀念區(Pinnacles National Monument),公園有東西兩入口,除了步道相連外,中間並無車道聯通。主要的入口在東邊,遊客中心、小賣部、和露營地都在那裡, 沿著徒步小徑走上山去,即可近距離欣賞那些突兀聳立的奇峰異石。
熊溪谷(Bear gulch)步道直通熊谷水庫 (Bear Gulch Reservoir) ,也可停車在熊溪日用區(Bear Gulch Day Use Area)尋摩西泉小徑(Moses Spring Trail)而上, 滿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前往,沿途鬱鬱蒼蒼,攀岩者常在附近石頭山攀爬,離舊金山灣區才一個半鐘頭,是周末踏青放鬆遠離城市喧囂的不錯選擇。
需要手電筒通行的陽台洞穴「Balconies Caves」、驚險的斷崖步道「Balconies Cliffs Trail」、視野雄偉的巨石瞭望台「Chaparral Overlook」,都是在公園的西半部。